医院文化

文化体系

文化活动

医护园地

Medical care garden

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>医院文化>医护园地

让爱把医学变成艺术
日期:2016-11-22 09:52:45 浏览量:1232

 

心灵走笔

只有把爱融入医学,让医学从“手艺”变成“艺术”,才能让医生的心灵找到平衡,才能问心无愧、无怨无悔地继续坚守医生的阵地。

 

常常去缓解  总是去安慰

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让爱把医学变成艺术

   芷 默

一位专门研究妇科肿瘤的医学博士,当他得知三年跟踪的患者大多数怀着对生的无限眷恋痛苦地死去,他饮酒,呕吐,枯坐思考,决定不再做医生。

一位专门承担为晚期癌症患者进行“疼痛控制”工作的医学博士,4年中,亲自送走了500位患者。他的心灵受到无比的震撼,他的灵魂被无数次地拷问,他终于毅然辞去医院的工作。

从过去到现在,从国内到国外,不知有多少医生中途放弃了医生的职业。鲁迅是众所周知的。如果说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是对国民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,觉得医学不是救人救国的根本,从“上医医国,其次疾人”的角度来看,鲁迅先生还是做了“大医”的,但对大多数放弃医生职业的人来说,则认为医学根本救不了人,救不了人的“命”,他们对医学绝望,怀疑自己的能力;面对死去的患者,他们痛苦,心灵不安,从而无法继续从医,只有选择放弃。

其实,医学是一门有缺陷的科学。“是药三分毒”,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和风险性。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,人不光是生理的人,还是心理的社会的人,宇宙的奥秘是无限的,人体的奥秘也是无限的,人许多的疾病根本无法弄清病因,又何谈治愈呢?“生死有命”,不是迷信,是真理。真正病入膏肓,神仙也无力回天。而那些被医生所谓“医好”的患者,不过是病不至死,所谓“医好”了,最终还是靠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意志力而已。疾病的无限和医学认知的有限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,如果患者、家属和医师都能认识到这一点,就不会有那么多有一点小成绩就不可一世的所谓“牛”医生,也不会有那么多无奈、绝望的半途改行的医生,也不会有那么多仇恨医生拿刀砍杀医生的病陪人了。

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,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:“偶尔去治愈,常常去缓解,总是去安慰。”这是一位医生对自己一生行医的写照,也是心血结晶的医学真谛。今天我们面临的是“慢病”(慢性非传染性疾病)时代,例如心脑血管疾病、肿瘤、糖尿病等,这些疾病目前没有可能治愈。在传染病时代,医学是“治愈系医学”,目前,医学正朝着“照护性医学”转变。面对患者,医生除了提供医学技术的帮助之外,应该更多的为患者提供心理、社会层面的照顾。当你把自己的手搓热(哪怕只有一个搓手的动作)再放到患者身上,患者会有怎样的感动呢?是不是受宠若惊、感激涕零呢?其实,只要医生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,一个鼓励的眼神,一只温暖的手,一句温柔的话语都会带给患者莫大的安慰,其功效胜比良药啊。

面对医学的无奈和患者、家属的痛苦、不理解,医生不可能都选择放弃,那么,只有把爱融入医学,让医学从“手艺”变成“艺术”,才能让医生的心灵找到平衡,才能问心无愧、无怨无悔地继续坚守医生的阵地。只有爱能真正安慰一个即将离世患者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,只有爱才能缓和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,也只有爱能拯救不完善的医学,拯救医生不安的灵魂。

Copyright © 2022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09065710号 技术支持:滕州信息港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(0632-5527032) 邮箱:tzzxrmyyxck@163.com